2015年12月《独立学院教师流动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对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教师的调查》立项开题报告书(易静)

作者:英语系 时间:2015-12-24 点击数: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立项课题

开 题 报 告 书

课题名称

独立学院教师流动意愿实证研究: 基于对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教师的调查

类别与编号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15293

所属学科

教育管理学

课题负责人

易静

所在单位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上报时间

2015年12月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 制

一、开题简况:时间、地点、程序、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者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一)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将选择我省办学实力较强的几所综合性独立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为主),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对该校教师职业流动意愿进行调查,将运用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采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合该校教师已有的流动状况,提出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类型,分析影响独立学院教师职业流动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权重大小,并揭示其中的规律,预期为优化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和教师激励机制等制度建设的参考,并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国外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流动因素的研究和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策略研究。教师流动因素研究主要涉及到工作条件、工资水平、性别角度、年龄角度和学校管理等内容,如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菲利普·G·阿特巴赫在《变革中的学术职业:比较的视角》一中对学术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和流向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人才流动需要依靠薪酬激励。还有学者从经济因素(博弈论等)、非经济因素(学生组织情境等)以及教师本人情况(学历、家庭、健康等)等对教师流动进行分析。英国学者 Dolton & Vander Klaauw (1999)调查了英国教师时发现教师流动与教师本人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相关等。其次,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策略研究,主要包括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和“特殊津贴制”,韩国的“教师互换制”,美国的“教师补给政策”和“福利制度”,英国的“优先教育区”和“中央统一拨款政策”,法国的“教师统一分配政策”和“教育立法”等。国外文献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流动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层类性,值得对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流动意愿展开分类、分类研究。

2.国内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鲜有对独立学院教师职业流动的专题探讨。截至2014年9月,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独立学院”并含“教师流动”两个词条进行主题内容检索,只有8条结果。已有相关研究主要以全体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动的类型、特征、动因、问题与对策等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流动也很少,主要针对研究型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流动来展开,缺乏对不同层类高校教师/学术职业流动的专题研究。已有研究可概括为:

(1)对高校教师流动类型和特征的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总的来看,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呈现无序、单向流动状态,主要流动类型有:1)高教机构内部的流动。由办学条件落后院校向办学条件优良的院校流动,由收入低处向收入高处流动,由低级职称岗位向高级职称岗位流动,由中西部向东部等单向流动形式;2)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和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流动。此外,还有根据流动的内在机理将高校教师的流动分为自由流动和压力流动两类,等不同的流动类型划分。高校教师流动表现出的特征包括:1)高层次、高职称教师流动性大;2)教师流动年轻化;3)承担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的教师流动较多,等。

(2)对高校教师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

吴民祥在经其博士论文修改完成的《中国近代大学教师流动研究1898—1949》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该著作揭示了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群体流动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分析了导致近代大学教师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大学内部的人事变动、思想的争论、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机构设置、课程专业改革等,以及大学外部的政治变化、经济压力、战争影响等。

已有研究指出高校教师流动的诱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教师本身三个方面,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专业、学历、资历、职称、学术权力、家庭背景、薪酬福利、工作条件、岗位职责、进修培训、晋升制度设置、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同事关系、社会声望、社会地位等。

(3)对高校教师流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者们对于高校教师职业流动中表现出的问题可概括为无序性、流失严重、论资排辈、隐形流失、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流动政策不健全、区域性分布不均衡、流动失范、压力流动、消极流动等。针对这些问题,现有研究给出的相关对策主要围绕政策制度建设展开,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建设。有代表性的有:天津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公办普通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湖南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江西省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于永华的《聘任制背景下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的理性思考》,等。

(4)有关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研究

针对独立学院这一大学类型及其特点,对其高校教师流动进行的研究极少,已有的相关研究仅包括饶丽娟的《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问题及对策》,电子科技大学赵鹏的硕士论文《激励机制视域下成都市独立学院教师流失调查研究》等,主要也是围绕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激励机制建设进行探讨。

2.研究述评

已有研究的不足表现为:

(1)我国对高校教师流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维度均缺乏具体性,鲜有从不同大学类型或不同职称资历等各种维度进行的研究。高校教师流动合理化的相关探讨多停留在对国外经验的总结和借鉴方面,缺乏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校情的思考。

(2)尚缺乏从社会学视角系统研究我国某类高校学术职业的代际流动、纵向垂直流动等问题的成果。涉及到水平流动的虽然较多,但是涉及到水平流动的多影响变量的研究罕见;垂直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聘任制改革方面,而对于垂直流动的影响要素分析不够,少量的相关研究只是镶嵌在其他研究成果中,尚未形成一个整合研究框架。

(3)已有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偏重于理论探索,缺少实证调查和验证。研究成果离高等教育发展和政策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与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缺少实证研究有一定关系。

(三)主要研究内容

1. 独立学院教师职业流动意愿调查。本项目以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为主,对湖北地区3所独立学院的200多位教师就职业流动意愿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工作描述指标JDI (Job Descriptive Index)进行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包括工作本身、薪资、晋升、监管制度、同事关系等5个部分。由该校教务处和人事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并发动全体教师配合填写问卷。此外,本研究将选择该校10-15名已有流动经历的专任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可能他们的职业流动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来展开。

2. 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类型与特征分析。本项目将根据问卷和访谈回收的信息,结合试点院校的已有流动状况,提出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不同类型和规律、特征,同时,在注重独立学院与其他高校类型区别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独立学院教师职业流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特色。

3. 根据特点对独立学院教师流动进行价值判断。分别从社会、学校、个人等不同视角分析教师流动的价值和意义,提出现有教师流动对这三个方面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4. 独立学院教师流动诱因、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分析。根据问卷和访谈回收的信息,本研究将提炼出诱发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各种诱因,运用社会学中的分层理论、人才流动理论、“经济人”假说、需要层次理论等,从社会、学校、个人三大方面进行归纳。运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回归分析,比较各指标对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影响力权重。

5. 对独立学院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针对独立学院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完善有效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提出对策,包括绩效管理机制、薪酬激励机制、晋升考核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学生评价机制等的构建与优化。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以某一典型的独立学院的全体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社会学中伴随社会分工理论出现的职业分层和流动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对试点院校教师职业流动意愿的调查所得信息而开展问卷和访谈调研:第一步,项目组讨论,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可能性诱因,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第二步,由该校人事处和教务处人员发放及回收问卷。第三步,运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录入、处理并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归纳总结访谈内容,提炼和形成研究所需观点。第四步,基于问卷所得数据,分析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基本状况、流动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社会学理论分析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内外部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更适合独立院校发展的教师管理与激励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本课题主要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即选择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为主例,由该校人事处和教务处工作人员负责,就职业流动意愿问题,对该校目前已有的200余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10-15名典型教师个体进行访谈与跟踪,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类型、特征、原因、影响因素、问题与对策等。

2.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的相互协作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有助于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本课题组负责人和相关成员将对案例院校的全体教师和访谈对象进行长时间全面的调查,在实践中做研究。本项目将着重探寻影响案例院校教师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动因,结合实践分析独立学院教师流动的内在机理,对独立学院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的建立提出意见与建议,从而推动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稳定与优化建设。

3. 比较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在问卷选项与访谈提纲的设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不同学历资历、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家庭背景(是否有代际关系)、不同管理方式等对独立学院教师职业流动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力权重;同时,本研究将结合社会学中的重要理论,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不同维度进行比较,判断独立学院教师职业流动的价值,进而结合实际,提出促进独立学院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政策建议。

(五)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预期于2017年6月完成,将通过调研和调研结果分析,最终成果将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本研究拟发表3至4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CSSCI/核心期刊上。成果名称拟定为:

1. 转型转设过程中独立学院教师流动趋势分析

2. 独立学院专任教师职业流动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流动理论的调研

3. 独立学院教师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教师流动意愿的调研

4. 如何健全激励机制以促进独立学院教师的合理流动

项目负责人签名:

版权所有 © 200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