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由学校学生工作处和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素质•导航大讲堂”第十二期暨外院大讲堂第五期在教4-101多媒体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武汉晴川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易静教授主讲,她讲座的题目是:青春不虚度:把时间管理变成一种习惯。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
讲座伊始,易静教授向学生讲解了时间管理的本质。她还插入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对时间管理的思考。易静老师以“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一问题切入,通过一组大学生时间利用的调研数据,揭示了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拖延症”“碎片化低效”等现象。她指出,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挤压生活,而是通过系统规划,让每一分钟都能为个人成长赋能。”这一观点迅速引发在场学生的共鸣。
在核心分享环节,易静教授结合心理学理论与实操工具,层层递进地讲解了习惯养成的三个方法。首先她提出了鼓励时间感知训练法,通过记录“时间日志”量化每日活动,发现隐性时间消耗。其次是三个三维时间管理模型,用“四象限法则”区分任务优先级,以“番茄钟”保障执行专注度,通过“日复盘表格”定位改进空间。最后是微习惯+正向反馈模型,为化解“计划难以坚持”的难题,她建议以“微习惯”破局:“每天先从1个番茄钟开始,用持续正反馈推动行为固化。”同时配合展示的学生实践案例图表,清晰呈现了该方法如何使学习效率提升。为增强互动性,她还邀请观众参与”30秒专注挑战”,用实践印证理论效果。易教授还以自身为例,讲述大学时期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实现学业突破的经历。她并强调,过去的时间管理经验对现在的职业发展与生活平衡仍有积极影响。
在最后总结环节,易教授还鼓励同学们要构建个性化时间管理方案,好好把握时间,实现更高效的学习。(通讯员:向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