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由学校学生工作处和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素质•导航大讲堂”第九期暨外院大讲堂第四期在教4-101多媒体教室圆满举行。本期讲座以“文学名著—打开语言深度学习的钥匙”主题,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秀芳教授主讲,全校200余名学生参加。讲座通过剖析语言学习困境、传授科学方法、融合文学素养,为学子们呈现了一场语言能力提升的智慧盛宴。
张院长以“语言学习的表层化问题”切入,犀利指出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误区:“机械记忆词汇语法、依赖碎片化网络表达、忽视文化语境关联,导致语言应用能力薄弱。”她通过分析学生作业和考试案例,揭示了“中式英语”“文化误读”等现象的根源,引发在场学生深刻共鸣。
“语言不是孤立的符号系统,而是文化思想的载体。”张院长强调,仅满足于应试技巧的训练,将导致语言失去生命力。她以《傲慢与偏见》中社交辞令的潜台词、《百年孤独》魔幻叙事中的历史隐喻为例,展现文学经典对理解语言文化深层逻辑的关键作用。
针对学习瓶颈,张院长提出“语言能力立体化构建”理念,倡导“听、说、读、写、译五维联动,文学素养贯穿始终”的创新模式。现场演示环节中,她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为素材,引导学生在朗诵中感知韵律、在仿写中体悟修辞、在译本对比中理解文化差异,展现多维训练法的实效性。
为打破“手机依赖”与“深度阅读”的冲突,张院长推出“分阶突破策略”:初级阶段通过“每日经典金句打卡”“名著影视双语对照”培养兴趣;进阶阶段采用“主题阅读思维导图”“文学社情景剧创编”深化理解;高阶阶段鼓励“跨文化对比研究”“学术论文撰写”,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跨越。
面对数字化学习趋势,张院长现场演示了“名著词汇云分析”“AI辅助文本精读”等智能工具的应用。她特别推荐“碎片化学习组合拳”——通勤时收听名著有声书、用餐间隙完成文学主题单词闯关、睡前进行十分钟原著速读,让经典渗透日常生活。
互动环节中,英语专业学生贾同学提问:“如何平衡工作学习与文学阅读?”张院长从简单的文学名著,如《野性的呼唤》开始,培养阅读习惯,每天阅读30分钟,大学四年共阅读150本左右英文原著,实现阅读能力提升,现场掌声雷动。

本期讲座是学校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实践,作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品牌活动,“素质•导航大讲堂”和“外院大讲堂”将持续以多元主题赋能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学院还将进一步深化“课内+课外”“专业+通识”“线下+云端”的三维育人模式,为学子成长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