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外国语学院顺利举行教风建设系列活动之课堂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22-10-16 点击数:

为了以优异教学水平迎接党的二十大全面召开,外国语学院狠抓内涵,练内功,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风学风,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学校“保质量、重管理、促提升”的总领精神下,外国语学院开展教风建设系列活动,并首战告捷。

2022年10月12日下午14点,我院在教学楼1-303举行了首届外国语学院教风建设系列活动之课堂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教学副院长张秀芳老师主持,参会人员为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分享教师代表为:范云老师、刘荷清老师、舒亚琴老师、孙灵灵老师、徐莉红老师以及徐威老师。

张秀芳副院长简要讲述了为何要开展教风建设系列活动,指出教风学风建设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落实课堂管控才能提升到课率、抬头率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大学英语部范云老师从课前导入、课中学习、课后作业三个角度出发率先进行了课堂管理经验的分享。在课前导入环节,范老师提倡开展多元化的趣味性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演示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收集八拜之交、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中国城市旅游攻略等与各单元主题相契合的内容并实现主动学习;开展小组PK活动,在实施B1U1 Living Green教学时开展环保词条小组比赛,哪组说的最多哪组即获胜;组织中文诗词传声筒游戏,第一位小组成员背通中国诗歌的英文,传递给下一位,以此类推,最后一位同学需要告诉大家原中文诗句。在课中学习时,范老师针对预习难落实、学习内容枯燥等痛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课前测单词,二是让学生朗读段落后教师再讲解知识点,三是在口语考试段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逐句翻译,四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简单的文章后再进行长难句及段落讲解。针对课后作业落实,范老师建议:一是实施组长负责制,组员未做,全员连坐受到惩罚;二是教师讲解课后习题做题思路和技巧,学生逐句进行翻译;三是针对复杂作业的检查,可以提前20分钟到教室,主要检查学生批改痕迹、阅读题答案出处及生单词查阅情况。范云老师的分享也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教师纷纷举手提问,范老师针对实行连坐制时学生对于分组有情绪该如何解决、游戏活动一般多少人参与且维持多长时间、传声筒游戏怎样保证其他学生不能听见等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答。

刘荷清老师则围绕“共情:追求最大效果的课堂互动”为主题进行了经验分享,以“三忘症—提笔忘字、开口忘词、转身忘事”如何解决为切入点,提出针对提笔忘字可以让学生多写多练以增强肌肉记忆,上课四带一收:带书、带笔、带笔记本、带头脑、收起手机,并着重强调了学生记笔记目的是记录知识、形成习惯、存个念想、秀给下一代,对于笔记中的页面设计、书写等方面教师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通过第二次上课检查、期中期末检查并计入平时成绩考核等措施实现督促学习。开口忘词怎么办?刘老师强调要多说多读,加强语感习得,具体措施有:编排座位、固定同伴,小组合作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鼓励课堂举手发言,课堂互动积极活跃给与10-50分的平时成绩奖励、课堂沉默、消圾、抵制等行为则扣10-50分平时分,除了回答问题之外,可以让学生读段落、读例句,教师运用眼神交流、表情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真诚、欣喜、期盼,尽可能创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等。转身忘事怎么办?刘老师通过多个英文句子案例的引用,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巩固所学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刘老师总结到所谓共情,就是老师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准确把握学生新阶段的内心感受与个性发展要求,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习得水平、认知能力和思维状态,努力让自己的神态表情具有亲和力、言谈举止具有感染力、课堂活动具有吸引力,以使学生最大化地参与课堂互动、最优化地完成课次任务,从而达到课堂的抬头率更高、学生的获得感更多、老师的成就感更强的目的。

商务英语系的舒亚琴老师从教学为主、管理同步、宽严相济、教学相长四方面分享了自身课堂管理的经验。在教学为主方面,舒老师提出针对较为枯燥的理论性课程需要创新形式才能吸引学生;在管理同步方面,舒老师建议老师们在课堂管理时需要与辅导员通力合作严格考勤、保证每节课的到课率;在宽严相济方面,主张让学生尽量坐前排,发现学生玩手机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醒,发现睡觉的同学可以点他的同桌回答问题以旁敲侧击,教师也可以多组织集体参与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相长方面,舒老师认为学生也期待教师会给予积极的反馈,所以要多鼓励学生,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学前教育系的孙灵灵老师则从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面进行了自身课堂管理经验的分享。教师角度:一是课堂规则的建立与维护,把握好开学第一课、共同制定课堂规则,上课时加强提醒与巡视,执行课堂规则;二是合理安排与优化教学内容与时间,做到动静交替,学思结合,遵循大脑的优势原则、镶嵌式原则,在课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小游戏、手指谣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深入学习,在课末,通过思维导图、习题巩固知识点,合理紧凑的时间安排更利于管控课堂,从而实现有效学习、高效课堂。学生角度:一是分类管理,先进行诊断与评估,判断学生的类型,分析学情,多提问、多观察、多反思,对于A类热爱学习、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去保护与支持其求知欲,对于B类阶段性学习、间歇性违纪的学生要限制其捣乱行为,对于C类经常性违纪的学生,则要帮助他们实现转变;二是自我管理,孙老师也建议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实行以小组长为主的连带责任制,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孙老师建议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支持教师进行课堂管控,解决想管不敢管的问题;开展与课堂管控相关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管控能力。最后,孙老师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言论——“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明确了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英语系徐莉红老师引入了积极心理学专业理念——“心流体验”来交流自己对于课堂管理的看法,所谓心流体验指的是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中去,感受到的不仅是快乐,而是真正的享受。徐老师指出课堂管理的至高境界是让学生从被迫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在课堂上产生心流体验,感受学习知识的愉悦。在英文学习中,方式有很多,听英文歌曲、观看英文电影都是在学习,这种学习是潜移默化的,且较容易吸引学生兴趣。另外,徐老师还结合“心流体验”的具体特征来强调了课堂活动应该如何开展,包括:活动的设置需要具有挑战性,且具有一定技能性;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活动所吸引;活动还要有明确目标,明确干什么;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清晰的反馈;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只注意正在干的工作;让学生享受过程,使学生失去时间感,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徐老师这一新颖的观点引起了其他老师的兴趣,有老师提问道:部分学生躺平心态,无法享受知识的愉悦,该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徐老师从增加活动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方面给出了指导建议。

翻译系徐威老师用问题“大学生的注意力能持续多久?”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有的老师认为是10分钟,有的认为是20分钟,现场讨论热烈。随即,徐老师引用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科学数据来进行说明:科学家说,人类至少30%的时间处于走神状态;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只有10分钟,即使是非常吸引人的话题,10分钟后注意力一般也会消退;人类的注意力最多保持20分钟,20分钟后注意力会大幅下降,不能逼学生专心听超过20分钟的课。针对大学生注意力方面的特点,徐老师指出要使用三“变”来进行课堂管理,一变是变座位,二变是变语速、语调、音量,三变是变教法、动静结合,徐老师认为课堂管理好不在于往课堂里面塞太多东西,有时候可以大胆留白,老师在教学中要有高低起伏,如同高潮迭起的戏剧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六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分析完毕后,其他教师们还对课堂管理展开了激烈研讨。王冰雁老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课堂管理举措,包括让学生从第二排坐起,对于坐前排的学生可以实行分数奖励,每次课在记录表上做标记,这样很多学生会积极坐前排。王老师也赞同徐威老师所提出的动静结合,主张可以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对于安静的学生则可以多使用眼神交流。柯倩老师强调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管理需明确管与不管之间的界限,教师要布置明确的任务,使学生更加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坐后排的同学可以多点名回答问题。柯老师还分享到自己会收集学生的手写课堂反馈,明确哪些活动更易吸引学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最后,朱宾忠院长作出了总结,认为各位老师们的分享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强调教师们分享的有些课堂管理方法是具有推广性的,值得老师们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方法都是可复制的,教无定法,每位教师宜结合自己的课堂特性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并指出课堂管控要有思考、有动作,要持续进行,日后外国语学院还会进行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以促进教师们共同进步。另外,朱院长还提出教师们应具备四种特质:一是要有广博的知识,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要有科学研究的能力、三是要有深入浅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四是要有组织和管理课堂的能力,对教师们寄予了新的期望。

根据老师们的经验分享,总结如下:

一、方法要变

课堂管理的方法要与时俱进,要“变”。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并实行奖励机制,追求最大效果的课堂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座位、语音语调的变化等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此外,教师、辅导员要通力合作,严格做好基础性考勤工作,把握好开学第一课,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并且,也应注重个别差异性,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分类管理,引导学生从被迫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二、形式要新

课堂管理的形式要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前、课中、课后要全过程化管理,提升课堂管理效率。教师应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游戏活动,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外界新刺激有利于学生实现意义建构,以达到其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宜适当增加活动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胜负欲。

三、内容要活

教师宜遵循大脑的优势原则、镶嵌式原则,合理安排与优化教学内容与时间,做到动静交替,学思结合。课堂管理好不在于往课堂里面塞太多东西,有时候可以大胆留白,老师在教学中要有高低起伏,如同高潮迭起的戏剧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课程的研发者,生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相长。(通讯员:白晓娣   江珊

版权所有 © 200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